▲三天兩夜的澳門小巡禮展開序幕,要說紙醉金迷的賭城澳門有這萬種風情,我卻偏愛尋訪古葡
萄牙的優美建築,然後不停的拍拍拍~旅行的時間不長,更要把握機器多看多拍照,這是美出遊
的一貫作風,接下來這幾篇澳門遊記,大家就看看美照吧~
▼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又稱為新馬路,是連接澳門內港與南灣的主要幹道,眾多著名的景點
都在這條路上,觀光客與人潮也絡繹不絕,是來澳門必訪的地方唷。門牌非常的特別,藍白
的顏色本人非常的喜歡。
▼走在新馬路上可以看到民政總署: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2002年元旦成立,統管民政
及市政事務的部門。對稱型的建築讓我忍不住多拍了很多照片。
▼不管什麼時候來拍都有很多人。
▼往內走藍白的青花瓷壁磚十分美麗。
▼再往上走就是個圓環草皮。
▼這麼美麗的青花瓷,不來幾張自拍照就太對不起自己了。
▼女孩們一定不能錯過的必拍景點!!
▼真的會讓人拍到停不下來呀呀呀呀~
▼到處都是這種藍白的壁磚,敲美的~
▼民政總署的對面就是議事亭前地:議事亭前地,俗稱「噴水池」,是澳門的一個廣場,
位居澳門半島中區,面積3,700平方米,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。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
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。議事亭前地北連板樟堂前地,南臨新馬路,南闊北窄,
呈狹長的三角形,為熱鬧的商業及文化活動區。 --資料來自維基
▼兩邊也都是葡式的建築。
▼都是一間間賣東西的店。地面上是象徵的海洋波浪的石頭路。
▼民政總署的對面也有郵局。
▼鉅記手信可以買餅類的伴手禮。
▼天氣這麼好,再加上美麗的建築,誰都不能阻止我拍照的心,沒有人!!
▼路牌也很有趣呢。
▼仁慈堂:仁慈堂大樓是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議事亭前地旁邊的磚石建築物,為澳門慈善
機構仁慈堂的物業。2002年獲澳門政府授予仁愛功績勳章;2005年以澳門歷史城區的部
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。仁慈堂大樓的地下是澳門政府部門公證署的辦公室,二樓
則為仁慈堂博物館。 --資料來自維基
▼繼續往前走,在仁慈堂旁邊的小巷,也是很多網美必拍照的景點。
▼真的!一個簡單的小窗戶都可以拍很久~
▼SASA沒有特別進去,如果喜愛美妝的朋友,可以進去看看唷~
▼黃枝記也是這次沒有去吃的一間店,但首次的澳門行就先來踩踩,之後都還要再找時間來。
▼每一個角落都有驚喜。
▼這裡是哪裡呢?其實也不知道,覺得hen美就拍下來了。
▼又一個忘記地名的地方。
▼玫瑰堂,正名為玫瑰聖母堂及聖多明我教堂,由天主教澳門教區管理。位於澳門的市中
心,建立於1587年,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。 --資料來自維基
▼教堂的正面上方刻有多明我會的徽號。正面上下共分三層,每層都被不同款式的圓柱分隔
出門窗位置,頂部則為三角楣,是十七世紀教堂的豪華風格。而內部則由一高高闊的主殿及
兩個側堂所組成,主殿和側堂由幾個圓拱門隔開,而主祭台和主殿之間也有一圓拱分隔,小
祭壇則設於側殿。 --資料來自維基
▼莊嚴又美麗。
▼鵝黃色的建築讓人感動溫暖。
▼澳門板樟堂前地
▼玫瑰堂旁的bossini
▼繼續往前,來到我一直想要造訪的大三巴牌坊囉。
▼依照慣例,又是牌坊的寫真集時間。
▼大三巴牌坊,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,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,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
(聖保祿教堂)正面前壁的遺址。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],同時也為「澳門八景」
之一。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。 --資料來自維基
▼大三巴牌坊是位於聖保祿山的天主之母教堂前壁。與大炮台及兩者之間的前聖保祿學院
為一整體。而「三巴」這個名字是來自於「聖保祿」的葡萄牙文(São Paulo),而「大」
是指最大的教堂,故「大三巴」是指「最大的教堂」。 --資料來自維基
▼大三巴牌坊高27公尺、闊23.5公尺、石壁厚2.7公尺, 。前壁右側有一石旗桿夾(左邊與之成對
的一副已不存),下有68層階級,與教堂位置並不一致,因其興建時朝教堂正面前壁右側已建成聖
保祿修院,所以必須歪曲遷就。 --資料來自維基
▼怎麼拍都拍不膩。
▼覺得真是太了不起了。
▼因為想來很久,所以真正看到大三巴,就忍不住拍了很多照片。
▼觀光客滿滿,不愧是世界文化遺產。
▼由下往上拍,非常的壯觀。
▼正面怎麼可以不來一樣呢?
▼大三巴牌坊位於高處,往下看滿滿的都是觀光客。
▼因為牌坊只剩下前壁,所以在後面只用支架支撐,避免倒塌。
▼來帶到大三巴除了看牌坊之外,位於澳門大三巴牌坊右側的大三巴哪吒廟也是必訪景點,聖方
濟各斜巷與茨林圍交界,為澳門現存兩座哪吒廟之一。大三巴哪吒廟常被視為澳門中西文化和恰
相處之象徵,2005年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。其門前是另一文物舊城牆遺址。從廟旁拍照
可以把大三巴牌坊也一起拍進去唷。
▼這次因為住在新馬路附近,回飯店時有機會可以拍到夜晚的大三巴,非~常開心。
▼燈光打在夜晚的大三巴,整個都亮晶晶。
▼又是一個欲罷不能的概念。
▼少了遊客的喧囂,可以好好感受這個建築。
▼另外一個來大三巴必訪的景點,就是旁邊的戀愛巷。
▼「戀愛巷」這名字是來源於其葡文名稱「Travessa da Paixão」,「Paixão」可解
釋為迷戀和激情,但根據附近街道例如大三巴右街的葡文名稱(Rua da Ressurreição,
Ressurreição 是復活,相當於英文 Resurrection),「戀愛」的本義是耶穌受難
(相當於英文 Passion)。 --資料來自維基
▼在大三巴右街的對面。
▼戀愛巷第5至11號樓房具有完整和相同的裝飾,以紅色和淺黃色為主。而第13號房屋則混合
了新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的不同建築風格。 --資料來自維基
▼在階梯上可以把大三巴牌坊也一起拍進去唷。
▼粉紅色的建築好可愛~
▼相較於牌坊前的眾多遊客,這裡反而比較靜謐~接下來,澳門的小巡禮持續中~繼續看下去吧